TibetanFont | ཡིག་གཟུགས། | 藏文字体
18689099202
  • Home
  • 字库介绍
    • Unicode Font
    • Unicode A Font
    • Non Unicode Font
  • 输入法大全
  • 藏文转码
  • blog
  • Link
    • Unicode Font >
      • Himalaya
      • Monlam Bodyig 3
      • CTRC
      • Qomolangma
      • Amdo Classic
      • Bhutan
      • Perfect Unicode
      • TibetanMachineUni
      • Other unicode font
    • Unicode A Font >
      • Fang Zheng
      • Sunshine
      • Other Unicode A Font
    • Non Unicode Font >
      • BZDTB
      • Tong Yuan
      • Sambhota
      • Monlam Bodyig 2
      • Hua Guang
      • Other Non Unicode Font

Unicode编码字体(国际标准编码字体)

简单说明:unicode编码字体无论用于本地工作还是网络上都可以正常显示,不会出现乱码和无法显示的现象。
Unicode字符百科:http://unicode-table.com/cn/sections/tibetan/
在这里可以查看藏文字母的字符
维基百科:

Unicode(中文:万国码、国际码、统一码、单一码)是计算机科学领域里的一项业界标准。它对世界上大部分的文字系统进行了整理、编码,使得计算机可以用更为简单的方式来呈现和处理文字。

Unicode伴随着通用字符集的标准而发展,同时也以书本的形式[1]对外发表。Unicode至今仍在不断增修,每个新版本都加入更多新的字符。目前最新的版本为第六版,已收入了超过十万个字符(第十万个字符在2005年获采纳)。Unicode涵盖的数据除了视觉上的字形、编码方法、标准的字符编码外,还包含了字符特性,如大小写字母。

Unicode发展由非营利机构统一码联盟负责,该机构致力于让Unicode方案取代既有的字符编码方案。因为既有的方案往往空间非常有限,亦不适用于多语环境。

Unicode备受认可,并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国际化与本地化过程。有很多新科技,如可扩展置标语言、Java编程语言以及现代的操作系统,都采用Unicode编码。

Unicode的编码和实现

大概来说,Unicode编码系统可分为编码方式和实现方式两个层次。

编码方式
统一码的编码方式与ISO 10646的通用字符集概念相对应。目前实际应用的统一码版本对应于UCS-2,使用16位的编码空间。也就是每个字符占用2个字节。这样理论上一共最多可以表示216(即65536)个字符。基本满足各种语言的使用。实际上当前版本的统一码并未完全使用这16位编码,而是保留了大量空间以作为特殊使用或将来扩展。

上述16位统一码字符构成基本多文种平面。最新(但未实际广泛使用)的统一码版本定义了16个辅助平面,两者合起来至少需要占据21位的编码空间,比3字节略少。但事实上辅助平面字符仍然占用4字节编码空间,与UCS-4保持一致。未来版本会扩充到ISO 10646-1实现级别3,即涵盖UCS-4的所有字符。UCS-4是一个更大的尚未填充完全的31位字符集,加上恒为0的首位,共需占据32位,即4字节。理论上最多能表示231个字符,完全可以涵盖一切语言所用的符号。

基本多文种平面的字符的编码为U+hhhh,其中每个h代表一个十六进制数字,与UCS-2编码完全相同。而其对应的4字节UCS-4编码后两个字节一致,前两个字节则所有位均为0。

关于统一码和ISO 10646及UCS的详细关系,见通用字符集。

实现方式
Unicode的实现方式不同于编码方式。一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确定的。但是在实际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系统平台的设计不一定一致,以及出于节省空间的目的,对Unicode编码的实现方式有所不同。Unicode的实现方式称为Unicode转换格式(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简称为UTF)

例如,如果一个仅包含基本7位ASCII字符的Unicode文件,如果每个字符都使用2字节的原Unicode编码传输,其第一字节的8位始终为0。这就造成了比较大的浪费。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使用UTF-8编码,这是一种变长编码,它将基本7位ASCII字符仍用7位编码表示,占用一个字节(首位补0)。而遇到与其他Unicode字符混合的情况,将按一定算法转换,每个字符使用1-3个字节编码,并利用首位为0或1进行识别。这样对以7位ASCII字符为主的西文文档就大大节省了编码长度(具体方案参见UTF-8)。类似的,对未来会出现的需要4个字节的辅助平面字符和其他UCS-4扩充字符,2字节编码的UTF-16也需要通过一定的算法进行转换。

再如,如果直接使用与Unicode编码一致(仅限于BMP字符)的UTF-16编码,由于每个字符占用了两个字节,在麦金塔计算机(Mac)机和个人计算机上,对字节顺序的理解是不一致的。这时同一字节流可能会被解释为不同内容,如某字符为十六进制编码4E59,按两个字节拆分为4E和59,在Mac上读取时是从低字节开始,那么在Mac OS会认为此4E59编码为594E,找到的字符为“奎”,而在Windows上从高字节开始读取,则编码为U+4E59的字符为“乙”。就是说在Windows下以UTF-16编码保存一个字符“乙”,在Mac OS环境下打开会显示成“奎”。此类情况说明UTF-16的编码顺序若不加以人为定义就可能发生混淆,于是在UTF-16编码实现方式中使用了大端序(Big-Endian,简写为UTF-16 BE)、小端序(Little-Endian,简写为UTF-16 LE)的概念,以及可附加的字节顺序记号解决方案,目前在PC机上的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对于UTF-16编码默认使用UTF-16 LE。(具体方案参见UTF-16)

此外Unicode的实现方式还包括UTF-7、Punycode、CESU-8、SCSU、UTF-32、GB18030等,这些实现方式有些仅在一定的国家和地区使用,有些则属于未来的规划方式。目前通用的实现方式是UTF-16小端序(LE)、UTF-16大端序(BE)和UTF-8。在微软公司Windows XP附带的记事本(Notepad)中,“另存为”对话框可以选择的四种编码方式除去非Unicode编码的ANSI(对于英文系统即ASCII编码,中文系统则为GB2312或Big5编码)外,其余三种为“Unicode”(对应UTF-16 LE)、“Unicode big endian”(对应UTF-16 BE)和“UTF-8”。

目前辅助平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平面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中,因此包括GBK、GB18030、Big5等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韩文以及越南喃字的各种编码与Unicode的协调性被重点关注。考虑到Unicode最终要涵盖所有的字符。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些编码方式也可视作Unicode的出现于其之前的既成事实的实现方式,如同ASCII及其扩展Latin-1一样,后两者的字符在16位Unicode编码空间中的编码第一字节各位全为0,第二字节编码与原编码完全一致。但上述东亚语言编码与Unicode编码的对应关系要复杂得多。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